内容摘要:易事特集团入驻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时,还是一家为国外大型企业提供贴牌生产的小微企业。
关键词:东莞;外贸;释放;生产力;调研
作者简介:
改革通关模式 创立自主品牌 对接“一带一路”——东莞:释放“外贸生产力”(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·东莞调研行)
易事特集团入驻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时,还是一家为国外大型企业提供贴牌生产的小微企业。经过多年深耕创新和品牌建设,易事特的电源产品已出口到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5年,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落户东莞石龙镇,成为“全球运行距离最长的铁路快运货物班列”中欧班列的始发地。每天9.43万票邮政国际小包,将各种莞产商品运送到全世界消费者手中。
这是东莞对外开放新状态的缩影。在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,去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,合同外资、实际外资双双突破50亿美元大关,稳居广东第二、全国第五外贸大市。
改革通关模式,降低企业成本
广东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,业务量很大,一年在东莞口岸的国际大船达1000多条,虎门港就占700多条。过去办理船只进港离港申请,1个业务员负责一条船,每条船光提交的资料就达到100多张纸;海关、边检、检验检疫、海事等部门一关一关过下来,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搞定。现在通过虎门港通关信息平台进行一次申报,就能共享给各个部门,提交的纸质资料减少了一半,1个业务员能搞定5条船;各部门也实行联合登临查验,一次办妥。一年下来,企业光通关费用就省下1300多万元。
开放是植根在东莞灵魂深处的“基因”。随着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,以部门为单位、彼此隔绝的口岸通关传统监管模式,越来越不适应对外开放新状态的要求。2015年4月,东莞在全国率先启动“三互”大通关模式,围绕信息互换、监管互认、执法互助,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在15个具体项目上开展合作。
东莞海关党组书记、关长黄浦介绍:“过去报关窗口天天人满为患,偷窃事件时有发生;现在网上报关,填一张表,海关、检疫两家通用。过去这中间是有铁丝网隔开的,货车从海关这边进来后,查完了放行,要先开出去;绕个圈,再进检疫那边,重查一遍才能走;现在我们两家拆除了物理分隔,车进来后,免检的直接放行,需要查的开到那边查验站,海关检疫两家一起查。过去海关通过了,检疫可能通不过;现在一家查过了,查验结果另一家认。”